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中国亲子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怀孕知识 > 产前产后

    分娩骨产道异常

    中国亲子网 www.kids001.com发布时间:2007-11-17 09:29:35

       在分娩过程中,骨盆是个不变的因素。狭窄骨盆影响胎位和胎先露部在分娩机制中的下降及内旋转,也影响宫缩。在估计分娩难易时,骨盆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妊娠期间应查清骨盆有无异常,有无头盆不称,及早做出诊断,以决定适当的分娩方式。

        1.病史 询问孕妇幼年有无佝偻病、脊随灰质炎、脊柱和髋关节结核以及外伤史。若为经产妇,应了解既往有无难产史及其发生原因,新生儿有无产伤等。

        2.一般检查 测量身高,若孕妇身高在145cm以下,应警惕均小骨盆。注意观察孕妇的体型,步态有无跛足,有无脊柱及髋关节畸形,米氏菱形窝是否对称,有无尖腹及悬垂腹等。

        3.腹部检查

        (1)腹部形态:注意观察腹型,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B型超声观察胎先露与骨盆的关系,还可测量胎头双顶径、胸径、腹径、股骨长度,预测胎儿体重,判断能否顺利通过骨产道。

        (2)胎位异常:骨盆入口狭窄往往因头盆不称,胎头不易入盆导致胎位异常,如臀先露、肩先露。中骨盆狭窄影响已入盆的胎头内旋转,导致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等。

        (3)估计头盆关系:正常情况下,部分初孕妇在预产期前2周,经产妇于临产后,胎头应入盆。若已临产,胎头仍未入盆,则应充分估计头盆关系。检查头盆是否相称的具体方法:孕妇排空膀胱,仰卧,两腿伸直。检查者将手放在耻骨联合上方,将浮动的胎头向骨盆腔方向推压。若胎头低于耻骨联合平面,表示胎头可以入盆,头盆相称,称为跨耻征阴性;若胎头与耻骨联合在同一平面,表示可疑头盆不称,称为跨耻征可疑阳性;若胎头高于耻骨联合平面,表示头盆明显不称,称为跨耻征阳性。对出现跨耻征阳性的孕妇,应让其取两腿屈曲半卧位,再次检查胎头跨耻征,若转为阴性,提示为骨盆倾斜度异常,而不是头盆不称。

        4.骨盆测量

        (1)骨盆外测量:骨盆外测量各径线<正常值2cm或以上为均小骨盆;骶耻外径<18cm为扁平骨盆。坐骨结节间径<8cm,耻骨弓角度<90°,为漏斗型骨盆。骨盆两侧斜径(以一侧髂前上棘至对侧髂后上棘间的距离)及同侧直径(从髂前上棘至同侧髂后上棘间的距离),两者相差>1cm为偏斜骨盆。

        (2)骨盆内测量:骨盆外侧量发现异常,应进行骨盆内测量。对角径<11.5cm,骶岬突出为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属扁平骨盆。中骨盆平面狭窄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往往同时存在。应测量骶骨前面弯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即骶棘韧带宽度)。若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切迹宽度<2横指,为中骨盆平面狭窄。若坐骨结节间径<8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及检查骶尾关节活动度,估计骨盆出口平面的狭窄程度。若坐骨结节间径与出口后矢状径之和<15cm,为骨盆出口平面狭窄。

收藏文章
分享文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相关内容
不一样的“月子”
“坐月子”是中国女性产后的传统习俗,指产后一个月内的特别休养。我国从宋朝开始,就有坐月子的传统了,可见,很早就有了对产妇的保健意识。传统的坐月子有许多讲究,老理呢自然也有那个年代讲究的道理。但随着生活
红糖水无益于产后恢复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然而朝阳区妇幼保健院李虹主任医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红糖水并没有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   李虹指出,红糖并
新妈妈警惕产后抑郁症
研究显示,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Babyblues(婴儿抑郁)”,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转瞬即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比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10%—15%的新妈妈这种情况变得很强烈,其归因是
新妈妈你是那10%吗?
产后忧郁症是什么?相信很多做丈夫的人都对此不甚了解!但是一年前北京市一位患有严重产后忧郁症的女子在地铁站卧轨身亡的轰动性事件,却给那些做了父亲或将要做父亲的人敲了一记警钟,产妇并非只在产前是个宝,产后
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根据1983—1984年全国24省市对6241例产妇失血量测量结果提出产后出血的定义为从接生至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出血量>=400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500ml[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
准妈妈完整孕期饮食口
 聪明的现代女性都知道,要兼顾孕期宝宝健康与产后自己的身材快速恢复,怀孕时的饮食是关键。如何既保证营养又不过量摄取?怎样吃才能让宝宝健康又聪明?对此,营养师们异口同声地说:“只要一如往常力求饮食均衡,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使用条款 | 联系我们
© 2007-2016 中国亲子网 kids0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8026690号